你的位置:广西快双走势图 > 新闻动态 > 古稀老人周平:一壶黄酒酿出好光景

古稀老人周平:一壶黄酒酿出好光景

发布日期:2025-03-09 04:09    点击次数:151

原标题:一壶黄酒酿出好光景(主题)

江背镇印山村周平以非遗代表性项目糯米黄酒酿造技艺带动乡亲增收乡村变美(副题)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古井悠悠,滋养着一辈又一辈村民。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有口老井,叫麻姑井,今年72岁的周平,仍记得小时候与古井有关的场景:“吱吱吱……”那是空铁桶扭动入井的声音;“咣”,那是装满水的铁桶落地的声音。“这个水井的水质特别适合酿酒。春节是举家团圆的时候,更多的人品尝了我们长沙本地粮食酒的香醇。”周平说。他作为糯米黄酒酿造技艺这一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长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以黄酒酿造打拼出一番事业,也造福了一方乡亲。

麻姑井黄酒酿造文化园入口。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7岁学酿酒,带儿女接力传承非遗

近日,记者来到印山村采访,此时周平正沉在自己的黄酒灌装线上,调试、检修灌装设备。这几年,周平努力使酿酒工艺操作规程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因为少时家境贫寒,周平只读了一年书。“我7岁起跟着父亲学酿酒,父亲是跟爷爷学的酿酒。现在我儿子和女儿都跟着我学酿酒,他们是第四代传人了。”周平告诉记者,麻姑井糯米黄酒酿造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与现代化条件下批量酿造的黄酒不同,麻姑井黄酒选用的是上等的优质稻谷,经过浸泡、蒸煮、发酵、冷却、压榨、过滤、蒸馏、陈窖等多道工艺流程,无任何添加剂,纯天然酿造,保证了口感和纯度。”周平介绍。

周平告诉记者,2016年,自己带着儿子儿媳以及女儿女婿打造了麻姑井酒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酒厂一年大概要向村民收购40万公斤粮食,不但给村民增加了收入,还提供了就业岗位”。

周平利用春节假期调试、检修灌装线。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坚守“三字经”,创新开发黄酒30多种

“洞小乾坤大 心宽日月明”。记者看到,麻姑井地下黄酒窖藏基地的入口处贴着这样一副门联。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地下酒窖面积近5000平方米,1000多米长的窖廊纵横交错,窖廊两侧分布着999个窖洞,每个酒缸盛酒500公斤。

至今,周平开发了不同口味和款式的糯米黄酒30多种,其中最新开发的“己色”一斤装和半斤装的糯米黄酒,主要供货给清吧、茶餐厅、KTV等消费场所。“这款酒度数低、口味微甜,入口留香且回味无穷,简洁、时尚、大气的颜值包装、调性定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特别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麻姑井黄酒酿造有套‘三字经’,即粮必精、水必甘、曲必陈、器必洁、工必细、储必久。从选材、浸米、蒸米、拌曲,到装坛、压榨、发酵、罐装,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设在高桥大市场的麻姑井黄酒直播带货间里,周平的女儿周兰轩每天都在直播,2024年直播卖出黄酒12万多瓶。

70岁仍打拼,以酿酒技艺造福一方人

“虽然是70多岁的人了,却一直带着儿女们在打拼,并为乡里乡亲做善事做好事,在村民心里,周平就是一个公益网红。”印山村上采田村民小组村民邹干旺告诉记者,两年前周平出资给村里修建了健身广场,还给村道装上了太阳能路灯。

从2016年至今,周平出资60多万元对组上的农田进行平整,出资100多万元把进村的道路从3米加宽到6米并进行了硬化,周平也被长沙县评为社会贤达。

作为长沙县的特色文旅产业,麻姑井黄酒酿造文化园去年5月1日开园。麻姑井黄酒酿造文化园拥有酒酿造基地(非遗中心)、乡村民宿、酒器展示、文创产品展示、原材料生产基地等,是一个以黄酒为载体,集非遗展示、生态旅游、观光农业、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

麻姑井黄酒酿造文化园建成开放,成了印山村的乡村游打卡地。“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从原粮入厂到成品出厂的生产流程,不仅可以看到酒文化的历史延续,还能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周平说。



Powered by 广西快双走势图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